蔡礼旭:古礼的本质

觉海慈航
觉海慈航
管理员
3351
文章
1
粉丝
传统文化评论阅读模式

古代的拜师礼是在私塾里面,由父亲带着孩子来行拜师礼。一开始父亲在前面,孩子在后面,先对孔夫子像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拜完以后,请老师上座,也是父亲在前,孩子在后,给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一个孩子五、六岁以前,最尊敬的人是谁?我们从孩子的言谈中,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开口都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去学校读书以后,变成我们老师说。再往后,上初中了,变成我的同学说。在每一段期间内,做父母的要好好做,当老师的要好好当,让孩子正确的做人态度扎根下去。他如此尊敬的父亲,居然给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父亲如此尊重老师,所以这一拜下去,孩子对老师的恭敬心就会达到极处。

学问要有所成就,必须从诚敬心去求,印祖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古代的礼仪都有其深远的影响,而现代人只是看到礼仪的表面现象,并没有了解礼仪的意义与本质。我在从教的过程中,第一年带班,有一位老奶奶差不多已经六、七十岁,她的孙子忘记带东西,老奶奶就帮孙子拿来,爱孙心切。孩子忘记带东西,应该要自己负责任才对。我们在四楼,所以老人家爬上了四楼,气喘得很厉害。此时,刚好见到我。老奶奶马上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她说:“蔡老师好!”这一躬鞠下就压在我的肩上。一个老人家能这样的诚敬,给我们鞠躬,我们要对得起老人家这一躬。

我在那时深刻体会到,教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不好好教就对不起人家的后代子孙。我感觉到,从前行拜师礼时,这些老师坐在那里受人家三跪九叩,是什么感觉?如坐针毡。为什么?一个读书人,连占人家便宜的念头都没有,更何况受人如此大礼,更是诚惶诚恐。为什么要这样做?成就学生的恭敬之心,古代的老师真正不简单。接受此礼之后,时时刻刻要想着,我假如没把人家的孩子教好,如何对得起他的父亲行此大礼之恩?所以,我们可以从古代师生间的行为中,了解到师生的情谊,并看到老师对学生的一种道义、恩义。

 
失去这样的忠臣,谁能不心痛 传统教育

失去这样的忠臣,谁能不心痛

《左传》有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就是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要根据实情来处理,这是忠于政事的表现。曾子每日都要反省自己,而他首先反省的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
现在人为什么多病?都是因为做多了这件事! 传统教育

现在人为什么多病?都是因为做多了这件事!

这几年,大家一直在鼓动消费,大量的消费来刺激大量的生产,结果造成生产过剩。比如大家爱穿的衣服,用的家具,差不多就扔到了。因为很便宜。但扔掉的东西怎么办?就变成垃圾。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垃圾,根本消化不了...
细讲弟子规 第十集 弟子规

细讲弟子规 第十集

诸位朋友,我们接着上一堂的课程: 【居有常。业无变。】 所以我们的学业,我们的事业、家业要好好经营,让父母能够安心。刚刚也提到,行业应该要选择自己适合的,然后尽心尽力去发展,绝对不能好高骛远。很多人在...
南怀瑾:福与祸 传统教育

南怀瑾:福与祸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力量:有生,有克。生克是阴阳方面的说法,在学术思想上,则为祸福相倚,正与反,是与非,成与败,利与害,善与恶,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