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教育宜长行

许多企业家说:“有德有才是优质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为什么现阶段德行教育好像在喊口号,很难落实呢?问题出在德行教育的根本没有扎好。那德行教育的根本是什么?

孔老夫子在《孝经》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从这里开始。一个人对父母都不恭敬,他会去对其他的人恭敬吗?一个人没有长恩义,就会长利害心。有仁爱心的孝子才会感恩提供俸禄的百姓,会忠于职守,报效祖国;再进一步拓展心量就可以爱全人类和地球的自然环境。所以,当我们都重视每个人的孝道德行时,整个社会慢慢地就会呈现祥和之气。

梅州客都素有“文化之乡”美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客家优良传统精神深入乡村,鲜活地保留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学经典理论的生动体现。客家优良传统精神很强调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勤劳俭朴等,这些精神深入客家人的内心,经常在社区乡村演绎。

笔者认为,孝道教育关键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身作则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父母以身作则代代相传是中国传统道德传承最重要的路径之一。所以很多人的父母不识字,没有文化,但做人做事完全符合古圣先贤之道,子女看在眼里,学在心中。依据笔者观察,这也是客家优良传统精神能在贫穷的乡村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田家炳先生非常关心教育事业,在许多场合都提到“经师易行,人师难求”,也就是教学生知识、技能的老师好找,能够成为学生德行表率的老师非常稀缺。

二、优秀的国学经典学习教育

国学经典《弟子规》、《孝经》、《论语》、《三字经》等都把孝道等德行教育说得明明白白。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无穷智慧。客家先贤即使在穷乡僻壤都一直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叶剑英元帅、曾宪梓博士、田家炳博士等在年幼时都学习过国学经典。田老先生现在还能熟背《朱子治家格言》,并终生以其作为为人处事的依据。近十几年国内外提倡的国学经典《弟子规》是中国家规、家训的集大成者,是孝道德行教育的优秀教材,而且可以直接指导生活、学习和工作。

三、知恩报恩的教育

感恩一定要先知恩。第一是怀胎十月守护之恩。没有怀胎经历可能很难体会,所以可以举办一日护蛋(或护西红柿或篮球等)活动,体验母亲怀胎的辛劳。第二,生日是父愁母难日。生孩子都是鬼门关前走一遭,父亲、亲人也很担心母子的平安,母亲所受之身体和心灵的苦痛更是巨大。第三是以乳哺儿,儿肥母瘦的深恩。著名导演翟俊杰在《天下父母》的节目中给观众展示保存了二三十年的妻子洁白的乳汁竟然变成了鲜红色。他感叹地说:“母亲的乳汁真的是血变成。”第四是即使百岁爹娘,亦常挂念八十岁的儿女的永无休止的深恩。

报答父母的深恩除了要孝养父母之身体,更要孝养父母的心,时时为父母着想。出来工作,服务社会,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言行不能使父母长辈蒙羞,而要让父母长辈为有德行的子女骄傲。

另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也可作为孝道教育的补充。例如客家人盛行的祭祖扫墓。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只要能提起对父母祖宗的感恩心,能提起后代子孙做好榜样的责任心,这民风一定很厚道淳朴,和谐社会也就不会遥远了。

 
女子教育的重要 传统教育

女子教育的重要

「为利众生现世间」。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为利益众生的,真为利益众生,对众生的照顾就非常周到,为什么?你真有心去照顾,你的心完全用在他身上。就像一个母亲照顾婴儿,她小孩刚生下来,这个时候做母亲的人,...
有一种孝行叫难能可贵 传统文化

有一种孝行叫难能可贵

德育故事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久习生效 最真实的人物 最中国的故事 最该学的榜样 影响您和孩子一生的声音 在《弟子规》入则孝一篇中有云: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就是说,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
秦东魁:捡垃圾是大善,皮肤病与此有关 传统教育

秦东魁:捡垃圾是大善,皮肤病与此有关

人家都问:“什么叫大善,什么叫大恶啊?” 我最后一想,说:“捡垃圾就是大善,扔垃圾就是大恶。” 别人说:“你怎么能说到这,我以为你说要建庙啊,做慈善啊。” 我说:“你想想,你一扔垃圾,你不是践踏国土,...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