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是积德改命第一法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782
文章
2
粉丝
孝敬父母评论1阅读模式

小时候在一个村子里生活过几年,现在回想起来,从村头数到村尾,就数不出几家真正有孝心的。村后有一位聋哑老人,没有妻儿,独自生活,但他却是差不多最有福气的。他的近亲只有个侄女,在城里工作,待他就象亲爹一样。曾经将他接到城里去,但他过不惯城里的生活。聋哑老人没办法与别人交流、电视都不会看,呆在城里象坐牢一样,所以说什么都要回村子里。侄女经常回来看他,每次回来,都要给村子里家家户户送点土特产。她是放心不下这个老伯父,托付村子里的乡亲们关照着点。对一个又老又残疾的伯父尚有此心,可以想见她对父母的孝心,以及平时的为人。

还有村东头一家,几个儿子没一个不敬父母的。儿子们几十岁的人了,做得不对,老爹照样骂人,没有一个敢顶嘴的。这实际上是这家儿子们懂道理,重孝道。现在他家几个儿子全部在城里,都是自己读书出去的。

相较之下,村子里很多人家,对待老弱无能的父母,象家奴一样喝斥的。还能做事的话,就让父母给自己带孩子,养鸡养猪。往往也就在这些事上,儿子媳妇们认为厚此薄彼等等,结下心结。到了老得做不了事了,相当多的一部分老人就得独自过日子,用三块土砖搭个灶,自己将就着弄点吃的。儿子们每家出一点米就算是了差事了。就这一两百斤米,还相互攀比着,拿以前的事计较。经常闹得兄弟反目、妯娌吵架的。去年回村子里,看到那些老得腰弯得象个虾米一样的老人,在又破又黑的老房子里独自生活,了却残生,我看着实在伤心。

整个村子,就前面说的这两户人家最兴旺,后代都洗了泥腿子上岸。《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诚哉斯言。怎么的心,就有怎么的命,错位也错不了多久。

我现在回头想想,我的亲戚的各个支系之中,那些孝敬老人、为人宽厚善良的人家,现在没有一个不是生活状况很好的。而那些为人刻薄、不孝父母的,家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严重问题,种种不如意。

有一次我与昆明的一位经销商谈起这事,他回头想一想他的亲戚们,还真是如此。他的亲戚中,凡以前为人有孝心、待人真心的,现在没有一家不兴旺的;凡不孝父母、待人刻薄的,家里要么子女不省心,要么家境不好。他给我一家家对照着讲过去,讲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一个挺唯物的人,他自己讲着讲着,也感慨这事真是有道理。

说起改命之法、积福之途,父母才是最肥沃的福田。家里父母还在世的,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衣食不缺、医药随时、尊重听话,让父母放心,为父母脸上争光,度父母出六道。父母过世了的,多诵点《地藏经》、多做点功德回向给父母,以超度父母。这些就是无与伦比的功德了。孝是一切善行之本,在家中不敬父母,一切福德都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树木烂了根,或许暂时看起来还算繁茂,也必定经不起岁月风霜的。

 
永远不要与父母争辩 孝敬父母

永远不要与父母争辩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杜素娟在一档访谈栏目中,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 不要跟父母争辩,不要把辩论的欲望放在父母的身上。 遇到观念上的矛盾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有一种撤离阵地的能力。 父母和自己是两代人,...
不管你是谁,千万不要对老人发脾气 孝敬父母

不管你是谁,千万不要对老人发脾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有其心理的特殊需要,他们的内心深处,总希望得到社会和家人的理解、认识和尊重。如果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的性格便可能变得孤僻、偏执,以至出现某些意象不到的精神症状。 有位名人说过...
不与父母顶嘴,保存好福报! 孝敬父母

不与父母顶嘴,保存好福报!

有一件事,最损我们的福报,虽然这件事,不算大事,但因为它小,它的频率较大,所以如果你也常做这件事,最先感受到的,就是身体不好,事事不顺,事业也很难做成功。 而这件事,就是跟父母顶嘴,跟父母斗气,跟父母...
小孩的智力和身体与父母孝顺与否挂钩 孝敬父母

小孩的智力和身体与父母孝顺与否挂钩

夫妻之间应该如何孝顺双方的父母?女方应该很好地孝顺家公家婆,男方应该很好地孝顺岳父岳母。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后代又有智慧又有健康。 如果过去没有做好,如何补救呢?我认为最关键就是教育后代懂得这样做。如...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