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把修身的功夫,修身的先后次序,讲得清清楚楚。那么我们就晓得,修身的根本在格物,格物是什么意思?宋朝司马光说得好,司马光他是学佛的,他用佛法来解释,他说「格」是扞格,扞是捍卫、保卫,格是格斗,「物」是欲望,他说欲望。我们要想修身,首先要跟物欲来打一仗,决定不能让物欲战胜,物欲战胜那我们就被它迷了。这个说法说得很好,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常常讲的,跟司马光说的意思完全相同。印祖常说「革除物欲」。

人的智慧不开,什么原因?被物欲迷惑了,物欲锢蔽真智,蒙蔽了我们自性本有的智慧,就迷失了自性。因此格物,用我们佛法来讲,离妄想分别执着这叫格物,我们佛门祖师大德这样替我们解释。也就是说,你要真正修身从哪里修起?从断烦恼下手,格物就是断烦恼,物欲是烦恼,你要从这下手。烦恼轻,智慧就长了,致知是智慧生起来,烦恼轻智慧长。

智慧不开,那什么原因?你的欲念太多,所以要格物。我们从哪里干起?从格物干起。物是什么?就是物质的欲望,也包括精神欲望在里头。欲是欲望,格是格除,换句话说,你得把欲望放下。这个东西,综合起来讲,就是里面有贪瞋痴慢疑,外面有财色名食睡,你要把这个内外都要放下。内是烦恼,外是诱惑,你统统放下,智慧就开了,就格物而后致知,智慧就现前。

物放下了,智就现前了。智是本有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如来的一切智、无师智、无碍智,统统都起来了。现在起不来,就是迷惑,紧紧抓住不肯放下,就这一点。所以我们要想成就,不从看破放下是决定做不到的。

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致知是什么?智慧现前,明白了,不再迷惑。怎么明白的?放下明白的。你现在为什么不明白?你妄想很多,杂念很多,分别很多,执着很多。所以,这叫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这个麻烦大。

格物是断烦恼,是消业障。物是物欲,欲望,欲望要把它断掉。格是格斗,这自己跟自己打仗,把自己的欲望战胜。战胜之后,智慧就开了,这个东西是障碍智慧的。烦恼、业障消除之后,自性智慧就开了。智慧开了,你的意才诚,你的心才会正,然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而后致知,致知是开悟,真实智慧现前。所以你只要有物欲横在心里,你的心就不会开窍,你的心只会生烦恼,不会生智慧。你要想像惠能大师一样,「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很令人羡慕。他为什么常生智慧?他心里没有烦恼、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这个心就常生智慧。我们要不把这些东西拔除,智慧怎么会现前?这是修行的根本,从根本修。

烦恼轻的时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有悟处,那就是智慧,不用学,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明白,不需要学。这是智慧,这不是知识。智慧管用,能解决问题,这叫致知,你看格物、致知。

烦恼轻智慧长,你的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轻,一月比一月轻,能够发现到自己一月比一月轻,你就有相当的进步。如果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把握了,月月不一样。如果到天天不一样,那就恭喜你,你爱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你真的得大自在,你想在这个世间再住多少年,没有关係,你生死自在。

修行,智慧透出来才算是成绩。佛门常说,烦恼轻、智慧长,我们的妄想、烦恼一年比一年轻,智慧一定是一年比一年增长。烦恼跟智慧就像光明跟黑暗一样,光明多一分,黑暗就少一分;黑暗多一分,光明就少一分。烦恼多,智慧就少;智慧多,烦恼就少,一定的道理。从这个地方能够测验自己修行的成就,果然是烦恼一年比一年少,妄想少了,牵挂少了,忧虑少了,心得清閒自在,智慧增长,功夫得力的现象,这是好境界。如其不然,要回过头来认真去检点、去反省,一定修行修错了。

 
写给正陷于婚外情苦海中的女人 学佛修行

写给正陷于婚外情苦海中的女人

【 不 泄 为 补 】 首先要说明一点,我是信因果的人,说不上学佛人,但是我有念佛经、抄写佛经,平时念佛号的习惯,如果你不相信也不要紧,但是不要因为个人己见去毁谤。 请你,不要因为你的不相信,而不把文...
虚云高徒:海灯法师惜福故事 学佛修行

虚云高徒:海灯法师惜福故事

昨天,重庆著名武医唐湘捷先生给我分享了他的师父海灯法师和一盅水的故事,我看后深受感动,觉得其意义深远,所以把这个故事也分享给大家。 说到海灯法师,他是上世纪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不仅虚老的弟子,也是一位...
功夫不得力,总不外乎这两种因素 学佛修行

功夫不得力,总不外乎这两种因素

我们今天修行念佛,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不得力。不得力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过去生中所培的善根福德不够,《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是少善根福德,不能说没有,不足,达不到这...
学佛修行 普施无畏 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 普施无畏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 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 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七、...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