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 心离贪欲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是为五。”
世间的人贪着五欲,就像烈火烧柴,永远不能得到满足。所以,佛陀教示弟子要“少欲知足”。
过去有一个爱财如命的富翁,虽然家财万贯,可是他仍然非常悭吝,他一生最得意的,就是自己善于料理经济钱财,不曾损失过一文一毫。后来他死了,他的儿子念及父亲生前一向节俭省用,于是办理丧事就一切从俭,不敢铺张。
入殓的那天晚上,大家看到富翁的右手露在棺木外,伸出两只手指,无论怎么弄都放不进去,结果还是大儿子聪明,将二弟喊来,然后向亡者说:“老爸!你伸出两只手指,是要叫二弟来守灵吗?现在他来了,您老人家安心去吧!”
话说完了,亡者的手依然如故。大家没有办法,只得再将二妹、二姊、二叔、二伯、二姑等等,凡是排行第二的都请过来,可是老人家的手还是不肯伸进去。最后他的老妻进到灵堂,想了一想,才恍然大悟,对大儿子说:“赶快!把灵前的腊烛吹熄一枝,你老爸说点两枝太浪费了。”
大家照着去做,把灵前的腊烛吹熄一枝,老富翁的手这才收进了棺木里边。
世界上像这位死不安心的老财奴,不知有多少?很多人视财如命,以为有了钱,什么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因此终生劳碌,积聚金钱,贪求一切。但是,站在佛法的立场来讲,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试看:社会上所发生的罪恶之事,有哪一样不与贪欲发生关系?简单的说,贪欲是因,斗争是果,斗争是因,苦恼是果,世间上很多斗争、烦恼和痛苦,都是由贪欲而来,所以我们应该远离贪欲。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地方,有很多猴子,当地的人用一套非常特殊的方法来捕捉猴子。他们先拿一个椰子,将椰子打一个洞,洞的大小只能够容纳一只伸直的手进去。然后,他们将一些花生放在椰子里,再把椰子放在猴子时常出入的地方,并且在椰子四周又撒了一些花生,随后躲了起来。等到好奇的猴子经过时,它首先会吃地上的花生,接着很容易地发现到椰子,而且看到椰子里装了很多花生。猴子为了取得花生,它把手伸进洞里。可是,伸直的手进去洞里,握着花生以后,就变成拳头,无法缩回来了。它的手卡在里面,挣扎着并且用力的拉,却无法拉出来,它大声的喊叫,愈来愈焦急不安。其实,猴子只要放下手中的花生,就获得自由了。但是,它并不那么做,最后当然猴子就被捕猴的人捉住了。同样的道理,众生就像那些猴子一样,一方面想从烦恼痛苦中得到解脱,一方面却是不愿放弃贪欲,因此就一直陷在生死轮回中。
佛经上说:“诸苦皆从贪欲起。”众生的欲望永远是无穷尽,而物质的满足却是有限量,所以贪欲的人往往会失望,结果就由贪转嗔,乃至结冤,种下恶因,变成无边的痛苦。如果我们想身心清净,家庭幸福,远离苦恼,那必然要减少欲望,断除贪欲,少欲知足,多作施舍,多多行善,这样才是得到财物自在、福德自在的正因。

 
福报越修越少,原因竟是这个 学佛修行

福报越修越少,原因竟是这个

凡有所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救生、做义工等等。 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点...
做个诚实的人 学佛修行

做个诚实的人

人不能不诚实,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人问我,修行从哪里修行起?司马光讲得好,司马光是虔诚的佛教徒,「从不妄语始」。他自己真的做了社会大众的榜样,一生不妄语,「事无不可告人言」,你说他的心胸多自在、多舒...
如何伏烦恼? 学佛修行

如何伏烦恼?

佛法的因缘,净宗因缘是无比的殊胜,到哪里都听得到阿弥陀佛,听到不信这叫难逢。缘为什么盛?因为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都宣扬,其他的法门不见得会宣扬,唯独这个法门无时无处不在宣扬,所以难逢的意思实在就是讲的难信...
如何把轮回的根拔掉? 学佛修行

如何把轮回的根拔掉?

世界上人,人人想的是什么?想控制、想占有。诸位想想,你想控制,你想占有,你能脱离六道轮回吗?六道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两个错误的观念。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你就解脱,这个结就...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