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戒反思:戒色需要持续学习

妙无菩提
妙无菩提
作者
3177
文章
0
粉丝
邪婬恶果评论阅读模式

戒色,看着大家一次次破戒,一次次后悔绝望,很是痛心,可每次破戒都是因为一个坎,大家都总想不劳而获,这又怎么可能成功呢?不付出,哪有回报呢?你若真正地落实戒色十规,哪有戒不成呢?所以想要戒色成功,就一定要端正自己态度,你是想要戒色,还是一定要戒色?决心多大,戒色的力量就有多强,光有决心还不够,还要付出行动!行动!行动!既然不愿受症状之苦,为什么连一点努力都不愿意付出呢?

吧里有的戒友总是破戒,问怎么这么难戒,为什么有的戒友一戒就是上百天,而有的戒友连几个星期都无法突破呢?请听我为你一一论述,这是我根据自身亲身经历的总结,希望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也希望大家一定要戒除恶习。为什么说强戒必破,我给你用科学原理论证,你就会一下子明白,想想我们SY多久,看了多少不良影片,记住我们看的不良影片不是几个月的积累,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这些不良影片,你以为看过就完了吗?错,大错特错,它悄无声息隐藏在我们大脑的潜意识,虽然无法察觉,但到一定时刻,它必会冒出来,攻击我们,这也是欲望最大的时候,也就是魔考。错误观念就是认为“SQ是快乐的、戒色是压抑的”,你把纵欲当快乐,又怎能战胜欲望,强忍总会有个临界点,迟早破戒。

不学习,戒色永远不可能成功,过来人忠告,强戒必破,戒色几年都不可能戒掉!你想想看了多少年H毒,脑子潜意识堆积无数H毒,就算戒色了,记忆还在,还会贪恋,所以要坚持学习戒色文章,真正认清SQ本质,不断净化大脑,用正确理论洗去黄毒脑,觉悟上去后,欲望来了自然可以正确应对,也就不会破戒了。

记住强戒必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谓断念、行善都是要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的,无论你强戒多久都有破戒那一天,因为思想误区迟迟没改。当你什么时候认为SQ是痛苦的、戒色是快乐的,也就可以战胜贪恋了,我们之所破戒,还是对其有贪恋,即使嘴上说不,内心是遮不住的,你破戒就是最好的证明。(按:对治贪恋习气是持久战,需要长久坚持对治,方能逐渐弱化,最后做到对境不动心。)

请大家尽早悟透一个道理,学习提高觉悟,觉悟降伏心魔。

一.为何决心够强,却冲不破牢笼?

很多戒友拼了命,下了巨大决心,断绝网络,什么充实生活,可这些都没有解决我们最关键的问题——这颗H脑!

是不是说到这大家有些领悟了,那些看过的不良影片堆积如山在我们的潜意识,即使我们外面多么努力,可内在早就被污染、扭曲,这就是破戒原因。你想想为何见女人就动贪心,是每个人都这样吗?并不是,是我们被污染被扭曲的心灵所导致的,举个例子,小朋友会认为丝袜是诱惑的东西吗?我想并不会吧。甚至有的戒友思想严重被污染,看越来越变态的片子,甚至走向了极端,心理越来越变态,面相也越来越丑陋猥琐。多么可悲啊!

我记得前辈说过,不良影片是最大的负能量,它会让人身心变异,充满负能量。我们SY久了,失去了纯净,靠这短暂刺激获得所谓的“快乐”,实则我们眼睛已经没了神采,暗淡无光,这种摧残让人麻木,这是一种慢性毒品,慢慢侵蚀我们,让我们沉迷欲海,越陷越深,渐渐人不人鬼不鬼,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敢问各位,曾经意气奋发、憧憬未来的那个男孩去哪了?我们身体能量严重被透支,何谈憧憬未来?生活的每一天都很困难倒霉,肾精耗损殆尽,又怎能为自己的人生拼搏?就如泄了气的气球!

我也曾沦为戒油子,戒戒破破,甚至自暴自弃,我用几年亲身戒色经历,亲自验证了这条理论——强戒必破!希望大家能相信我,明白前辈们的良苦用心,前辈们一直在倡导一件事,嘴皮都说破了,但仍然保持耐心对我们诉说:“学习戒色文章”,可能大家看到表面意思,并没有重视,但这是戒色最最核心的问题,学习提高觉悟,觉悟降伏心魔!前辈们坚持写戒色文章,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明白前辈们的良苦用心。

 
小三私生子均惨死 邪婬恶果

小三私生子均惨死

1993年,25岁的青岛姑娘纪然冰在美国洛杉矶被杀,和她一起死亡的还有她五个月大的孩子,凶手到底是谁,如此凶残,连孩子都不放过呢? 报案人叫彭增吉,台湾人,与这位死去的姑娘是情人关系,他大纪然冰整整2...
玩一夜情逼走好丈夫,最终堕落穷困潦倒 邪婬恶果

玩一夜情逼走好丈夫,最终堕落穷困潦倒

我有一位外地来的朋友,为人很厚道、实诚,他娶了本市的一个姑娘,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这姑娘也是有福气,小伙子很宠她,在外挣钱养家,在家洗衣做饭、一切家务全包,姑娘啥也不用做,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
我的症状肯定是手婬害的 邪婬恶果

我的症状肯定是手婬害的

本人今年25岁,自13岁开始有手婬,到今年突然每晚都有夜尿,便去找医生了。 第一次看,泌尿科的医生给我验血精尿,后来说验到精液有菌,是慢性列腺炎,吃了几星期抗生素后完全没有作用,反而更坏,尿频肛门肿痛...
年近五旬师兄的忏悔 邪婬恶果

年近五旬师兄的忏悔

《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匆匆几十载,从呱呱坠地到少年学习,这段时间已占去四分之一,若将剩下的时光付诸习气,生命的走向已然无甚意义,此番道理虽浅显易懂,案例却深邃...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